海底電纜

概念及試驗

编辑

1839年,威廉·庫克(英语:William Fothergill Cooke)(William Cooke)和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開始進行第一次試驗,用一條銅線,加上簡單的包裹,純試驗性質。庫克和惠斯通在1839年發表了他們的電報之後,橫跨大西洋的海底線的想法開始被認為是未來的走向。

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早在1840年就宣布了對海底電纜的展望,並於1842年將一根用焦麻和印度橡膠绝緣的電線浸沒在紐約港的水中,並通過電線進行了電報。次年秋天,惠斯通在斯旺西灣進行了類似的實驗[5]。要確保長海底電纜的成功,必須使用良好的絕緣體來覆蓋導線並防止電流洩漏到水中。早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的電氣工程師Moritz von Jacobi就曾嘗試過印度橡膠。

另一種可以通過加熱熔化的絕緣膠,可以很容易地塗在電線上,並於1842年問世。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服務的蘇格蘭外科醫生威廉·蒙哥馬利(William Montgomerie)將Palattaum古塔胶樹的黏性果汁Gutta-percha引入歐洲。二十年前,蒙哥馬利曾在新加坡見過用古塔胶製成的鞭子,他相信這對製造外科器械很有用。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和惠斯通(Wheatstone)很快就發現了古塔膠的優點,並且在1845年,後者建議應使用它來覆蓋從多佛(Dover)到加來(Calais)鋪設的電線。 [6]1847年,時任普魯士軍官的威廉·西門子(William Siemens)在道依茨和科隆之間穿越萊茵河鋪設了第一根成功的水下電纜,使用的是古塔膠(gutta percha)絕緣材料。1849年,東南鐵路線的電工查爾斯·文森特·沃克(Charles Vincent Walker)在福克斯通(Folkestone)沿岸將兩英里長的塗有古塔膠的鋼絲浸沒在水中,並成功進行了測試。

早年:銅質通訊電纜

编辑

歷史上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的,那是由John Watkins Brett的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Anglo-French Telegraph Company)開設的一條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電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电缆品質粗劣,沒有其他任何保护。1851年11月13日,第一次架设了拥有受保護核心的电缆,即真正的電纜,1852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被連接在一起。1852年海底電報公司第一次用纜線将倫敦到巴黎连接在一起。1853年,英格蘭一個電纜橫跨北海,被架设到荷蘭。

1858年的跨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但因存在技術問題,完成後只維持了一個月。

1858年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Cyrus West Field)說服英國工業家基金第一次嘗試建立一条跨大西洋的電報電纜。但完成後只維持了1個月。這項技術一直存在不少問題。於是科學家們不斷嘗試更新的技術,1865年和1866年大東電報局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並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跨大西洋電纜。1870年在印度用了這項新的技術。

1863年電纜從孟買連結到阿拉伯半島。

中國大陸首條出現電報線路是由英國、俄國及丹麥鋪設,從香港經上海至日本長崎的海底電纜。由於清政府的反對,電纜被禁止在上海登陸。後來丹麥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於1871年將線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並在6月3日起開始收發電報。

當爪哇於1871年與澳大利亞北領地達爾文市相連時,海底電纜首先連接了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這是因為預期到1872年澳大利亞陸上電報線將完工[7],從而連接南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並至到澳大利亞。

台灣的第一、二條海底電纜是在1887年完成,包括由淡水連接福建連江川石島的海底電纜(長177海里,已停用)[8],以及安平連接澎湖的海底電纜(長53海里,已停用)[9]。

1902年至1903年,海底電纜從美國大陸連接到夏威夷,1902年連接到了關島,1903年連接到菲律賓。1902年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和斐濟也完成了連線。

1910年,鋪設淡水連接至日本長崎的海底電纜(已停用)。[10]

現代:光纖通訊電纜

编辑

2007年電纜圖

1980年代,開始有了光纖電纜的發展。1988年,跨大西洋電話電纜第一次使用了光學纖維TAT-8。

現今台灣本島之國際商用海底光纜接入點包括以下四者,共有15條7個機房,Meta與谷歌等均有投資持股:[11]

宜蘭頭城:電纜從宜蘭縣頭城鎮連結美國、日本、東北亞、東南亞、澳洲、紐西蘭、菲律賓等地。有APCN、APG、NCP、PLCN、SMW3等五條系統。[12]

新北淡水:電纜從新北市淡水區連結。共兩站,均位於新北市淡水海缆站。

新北八里:電纜從新北市八里區連結。有部屬EAC-C2C海纜。

屏東楓港:電纜從屏東縣枋山鄉楓港連結中國大陸、琉球、日本、韓國、關島,以迄美國西海岸的加州和奧勒岡州。

福州至新北之海底光纜共一條線,為福州市長樂區到新北市淡水區。此系統是福州至新北的直達海底電纜系統,名為:海峽一號(英文:Taiwan Strait Express-1,簡稱:TSE-1)

金門至廈門之海底光纜共二條線,一條從金門縣金寧鄉古寧頭到廈門市大嶝島;另1條從金門縣金寧鄉慈湖烏山頭到廈門市觀音山。2條光纜系統是金廈專用線路,互為備用,能確保通訊品質與可靠性。[13]

原定2017年由Google、臉書投資的太平洋光纖網路(PLCN)大型計劃,該最先進海纜已鋪設至香港,但因為美國FCC未核發執照,至今只連接到台灣與菲律賓[14]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吉祥物_世界杯日本队 - ctpap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