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代十大科学家,钱学森上榜,第一名没有争议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江苏省宜兴县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民盟成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教授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擅长于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现已出版有《圆薄板大扰度问题》、《弹性力学》、《变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应用数学》等学术专著20余部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乘坐的飞机失事而牺牲。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出生,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人,中共党员,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核武器技术专家,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