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袁天罡是唐代最著名的玄学家、天文学家,也是一名道士。
他的卜算推演和面相术惊人准确,曾为多位唐朝皇帝提供智慧和指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为武则天算命,预言她将来会成为女皇帝。
袁天罡还留下了《推背图》等经典著作,据说能够预测中华国运两千多年的变化。
袁天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怎么死的?他的墓地在哪里?
袁天罡(573年—645年4月),或作袁天纲,四川成都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父亲袁守诚是隋朝时期一个低级官员,母亲不详。
袁天罡幼年时父母双亡,由叔父袁守城抚养长大。袁守城是一名道士,精通卜算、风水等方术,在当地小有名气。
袁天罡从小就聪明好学,受到叔父的教导和影响,也成为一名道士,跟随叔父学习了不少本事。
隋朝末年,袁天罡开始以卖卦为生,在四川一带声名远播,因为他算卦推演非常准确,几乎无一失误。
唐朝建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咨官县(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县令和火井县(今四川邛崃市)县令。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听闻他的名声,召他入京见面,并对他赞不绝口。
从此,袁天罡就留在皇宫中,担任钦天监正台(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气象局局长),成为唐朝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除了卜算看相之外,袁天罡还擅长天文历法,对星象运行有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他曾经编写过《晋书·天文志》等多部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在当时是比较完整和权威的。他还参与了唐朝历法的改革和制定,《贞观历》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编纂完成的。
关于袁天罡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卜算看相之类,本来就属于玄学的范畴,再加上这一千多年来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戏剧化加工,听起来更是玄之又玄。
在这些故事中,有两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都与武则天有关。
第一个故事是袁天罡为幼年的武则天算命,预言她将来会成为女皇帝。
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武则天小的时候,她父亲武士彟请袁天罡到他家里给人们看相算命,一开始为武士彟的夫人卜算,袁天罡说她生了几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后来又给武士彟的两个儿子算命,袁天罡说他们会官居三品,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然而,这还不算富贵。
等他家里人把还年幼的武则天带到袁天罡面前时,他大为震惊,通过面相他推测这个女婴将来会做皇帝。
一个女婴将来会做皇帝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很可能会给武家带来灭门之灾,于是武士彟请求袁天罡对这件事保密,后来武则天果然称帝。
这个故事真实性如何呢?其实很难考证。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唐朝时期,女子是不允许进入宫廷的,除非是皇室成员或者宫女。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进入宫廷,是因为她在十四岁那年被选为李世民的才人(相当于今天的秘书),而后又成为李治的皇后。
如果说袁天罡在她进宫之前就已经预言了她的命运,那么这个故事就很难站得住脚。
因为在那个时候,武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和背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和势力,袁天罡也没有必要去给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婴看相算命。
我们要知道,在唐朝时期,女子是不允许称帝的,这是一个铁律。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称帝,是因为她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改革,在李治死后才正式登基。
如果说袁天罡在她称帝之前就已经预言了她的命运,那么这个故事就很难说服人。因为在那个时候,武则天还没有表现出任何想要称帝的迹象和野心。
袁天罡也没有必要去给一个普通的皇后看相算命。
卜算看相之类的玄学方术是不受朝廷欢迎和认可的,甚至是被禁止和打压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下令禁止百姓信仰佛教、道教等歪道邪教,并且严厉打击卜算、巫术等迷信活动。
如果说袁天罡在李世民在位时就已经预言了他的儿媳妇会篡位称帝,那么这个故事就很难相信。
因为在那个时候,袁天罡还没有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也没有必要去冒这样的风险。
可见袁天罡为幼年的武则天算命,预言她将来会成为女皇帝这个故事,很可能是武则天为了为自己称帝造势而散布的谣言。
或者是后人为了美化袁天罡的神算而虚构的传说,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第二个故事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武则天选墓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武则天让袁天罡、李淳风二人为她找一块风水宝地修建陵墓。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弟子,也是一名玄学家,曾经担任过太常卿(相当于今天的文化部长)。
两人分头为武则天寻找风水宝地,袁天罡找到一处风水极佳的地点,在那里埋了一个铜钱,后来李淳风也找到一处他觉得最好的墓葬之所,在地上插了一支银针。
两人选好位置后碰头,想比较一下谁选的位置更合适,结果他们去了同一个位置,李淳风插下去的银针正好穿过铜钱的钱眼。
这个故事真实性如何呢?其实有可能是真实的。古代凭借风水之术挑选墓穴,现在很多盗墓贼同样是通过风水术寻找墓穴,很多失踪的古墓就是这样被发掘出来的。
李淳风本来就是和袁天罡学的风水术,那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同样的位置,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这个故事并没有涉及到什么神秘或者超自然的因素,只是两人对风水术的运用和掌握非常高超而已。
那么这个位置在哪里呢?根据《旧唐书·武则天本纪》记载,武则天最终选择了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乾陵作为自己和李治的合葬之地。
乾陵位于伊川县城西南约80公里处,山势雄伟壮观,周围环绕着九座山峰,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盆地。
乾陵占地面积达237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最精美、雕刻最精湛、文物最丰富、内涵最深刻的皇家陵园之一。
乾陵不仅是武则天和李治的陵墓,还是唐朝十八个皇帝中有十三个皇帝和八十多位皇后、嫔妃、亲王等贵族埋葬在此。
可以说乾陵是唐朝皇室最集中、最高规格、最具代表性的陵园。
袁天罡在宫廷中担任钦天监正台,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职务,他不仅要为皇帝提供卜算推演和面相术,还要为皇帝制定历法和观测星象。
在这样一个权力的中心,袁天罡必须要小心谨慎,避免触犯皇帝的忌讳和不满,否则就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
袁天罡在武则天进宫之前就已经感觉到了危险,于是辞官回到老家,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很多曾经沉浮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后都没落个好下场。
袁天罡最终在老家去世,无疾而终,享年73岁。他的墓地在四川成都市金堂县天宫院。天宫院是一座道教寺院,始建于隋朝,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创建的。
袁天罡死后,被安葬在天宫院内,墓碑上刻着“唐故钦天监正台袁公之墓”几个大字。
袁天罡的墓地虽然不像乾陵那样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但也是一处风水宝地,周围环境优美,气氛祥和。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