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蓝牙技术全面解析:从历史到应用
蓝牙技术全面解析:从历史到应用
蓝牙简介
蓝牙是一种低功耗无线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从手机、传感器、键盘到视频游戏系统等各类技术设备中。其名称源自公元958年左右挪威和瑞典地区的哈拉尔·蓝牙王(King Harald Blatand)。这位国王因其喜爱蓝莓,或者因食用冷冻敌人尸体而得名“蓝牙”。蓝牙技术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哈拉尔·蓝牙王将交战的部落联合起来,这与最初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的成立理念相似,甚至蓝牙标志也是丹麦人使用的古日耳曼字母符文的组合。如今,蓝牙技术十分普及,下面将重点介绍2016年蓝牙SIG批准的蓝牙5协议,同时也会提及其他版本。
蓝牙历史
蓝牙技术于1994年由爱立信首次提出,旨在用射频(RF)介质取代连接计算机外设的大量电缆。英特尔和诺基亚随后加入,意图以类似方式将手机与计算机无线连接。1996年,这三家公司在瑞典隆德的爱立信工厂举行的会议上成立了SIG。到1998年,蓝牙SIG已有五名成员:英特尔、诺基亚、东芝、IBM和爱立信,同年发布了蓝牙规范1.0版本。2005年,当SIG成员超过4000人时,2.0版本获得批准。2007年,蓝牙SIG与北欧半导体和诺基亚合作开发了超低功耗蓝牙,即现在的蓝牙低功耗(BLE)技术,为使用硬币电池的设备通信开辟了全新市场。2010年,SIG发布了蓝牙4.0规范,正式纳入了BLE技术。目前,蓝牙产品的出货量已超过25亿,蓝牙SIG成员达30000人。长期以来,蓝牙在物联网部署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低功耗模式(LE)下,常用于信标、无线传感器、资产跟踪系统、遥控器、健康监测器和报警系统等设备。在其发展历程中,蓝牙及其所有可选组件均遵循GPL许可,本质上属于开源技术。
蓝牙各版本的功能和发布时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