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用法总结(高中知识)
关联词语,顾名思义,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通过使用关联词语,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让语言更有条理性。
在语文中,关联词语通常用来连接条件、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
本期,为大家梳理了【关联词用法分类总结】,了解其基本用法,常见错误辨析及正确使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关联词语的运用,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一、关联词用法分类1.并列关系
前后句子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情的几个方面。
常用的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一会儿……一会儿……”等。
例:
妈妈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家务。
秋天既是一个凉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挫折不是永久的失败,而是成功的新起点。
2.递进关系
一般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深一层。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光……也……”等。
例: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小镇吸引人的不光有美丽的风景,也有纯朴的乡亲们。
3.选择关系
前后分句是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或前后分句表明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
常用的关联词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
例:星期天,是去图书馆看书,还是约同学踢球呢?
与其坐着干等,不如行动起来,自己试一试。
4.转折关系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常用的关联词有“尽管……还是……”“虽然……但是……”等。
例: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勤俭节约。
尽管屋里开着风扇,可我还是感觉很热。
5.条件关系
前面的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在满足条件后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
例:只要你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无论出现什么突发情况,我们都要保持镇定。
6.因果关系
句子的一部分说出原因或理由,一部分表示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例:因为太阳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无数航天人的贡献。
7.假设关系
前面的分句提出假设,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等。
例:如果明天不下雨,运动会就照常举行。
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8.承接关系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一……就……”“起先……后来……”“首先……然后……”等。
例:我一听到这首歌曲,就想起了教我唱这首歌的音乐老师。
起先山中大雾弥漫,后来一阵风吹来,雾散开了,光芒万丈。
二、关联词用法歌“既……又……”表并列;
“要么……要么……”表选择;
“不但……而且……”为递进;
“虽然……但是……”为转折;
“主要……就……”是条件;
“如果……就……”是假设;
“起先……后来……”表承接;
“因为……所以……”表因果。
三、常见错误与分析在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
1.误用关联词语:有些同学在使用关联词语时,没有正确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导致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例如,“虽然他很努力,可是他没有成功。”这句话中,“虽然”应该改为“尽管”,因为“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而“尽管”表示让步关系。
2.冗余关联词语:有些同学在使用关联词语时,重复使用同一个关联词语,导致句子啰嗦。例如,“父母能影响孩子的行为,而且他们是孩子的老师,而且他们可以教孩子怎么做,还有父母也需要常常跟孩子进行交流”这句话中,用了两个“而且”和一个“还有”在这里做补充说明,可以改为“父母能影响孩子的行为,他们是孩子的老师,可以教孩子怎么做,父母也需要常常跟孩子进行交流”。
3.缺少关联词语:有些同学在使用关联词语时,漏掉了必要的关联词语,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例如,“你要是去图书馆看书,我明天也去。”这句话缺少了必要的关联词语“就”,使得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
四、正确使用技巧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呢?以下是几个技巧:
1.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需要使用的关联词语。
2.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同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同的词语或短语。例如,“不仅…而且…”通常用来表示递进关系,而“不是…而是…”则用来表示并列关系。
3.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前;当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后面。
4.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语境,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不同的语气和语境。例如,“如果…”表达一种假设、不确定的语气;“要是…”表达一种强烈的主观意愿和假设的语气。